|
很多创业公司是开会开“死”的,不是玩笑。
因为底层安全感的缺乏和上层能力的不足,有些人喜欢冗长、低效的会议,再加上亢奋的会议——就更可怕。
亢奋的会议是什么样的?开会的时候,一片歌舞升平,数字一算,下个月翻倍,明年上市。然而,走出会议室的瞬间,人仿佛一下子被抽空——刚刚开会干啥了,我要做些啥?
这些其实都需要一个高效的开会机制,核心在于————如何高效的讨论。
这里只针对每一场讨论,而不是很多场讨论的大型会议。讨论开始,需要有三个明确:
明确的发起人,要是会议的主导人。
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阐述问题。
这三点没什么,但是,主导人这角色,要清晰的知道目标和阐述问题的边界,随时控制话题不要扩散,不然大家都聊得很high,但是最初的目标呢?
阐述问题要清晰,交代清楚问题的本身的同时,要讲清楚上下文,来龙去脉。越清晰充分,讨论就会越聚焦,越高效。
在这个点上,发起人有条件可以提前写清楚,在预约讨论的时候,就把这些发出来。提前让参与讨论的人有足够的理解和思考时间。
阐述问题的过程中,阐述者要有节奏的询问大家是否理解,此时不必展开讨论,得到理解与否的反馈即可。这一点,在线上的讨论中,尤其的重要。
要控制参会的人数,一般我认为三个人为最好。人越多发散的可能性就越高,效率就越低。
以上是准备讨论的阶段,后面就要开始”PK“了,有以下的点需要注意到:
主动听,听完。先顺着理解,再发表观点
不要打断对方
不要把细枝末节当做一票否决的论据
让最终决策者下结论,其他人轻易评价
一定要有记录
主动听,听完。先顺着理解,再发表观点。对每个人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问题之前,不要说”我知道了“,”你这个不对“如何如何。先问问自己,我理解了没有,在顺着这个方向下去,有什么好处呢?我是不是充分的理解了。
理解是需要思考时间,以及全部的接收有关问题的信息,你在过程中的疑问,记录下来。因为很可能,在你听完了之后。那个疑问,就不再是问题了。
听完这个事儿挺难的,因为克制表达的欲望难,克制反驳(挑刺)的欲望更难,克制人类的好奇心更是难上加难。
但如果不这样,强势的打断,只会增加会议的时长,甚至可能带偏。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要听完,要理解。
这里还要强调”顺着“理解。这个真的很重要,顺着的意思是说,如果自己现在是这个思路,这样下去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会真正深刻的理解思路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是自己提升的重要途径。
上面说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不但要打断对方。想补充有点,打断对方往往就是一种进攻性的行为,如果是请教还好。如果是疑问,甚至否定。另一方会感觉到被侵犯。
问题的讨论变成各自领域的保卫战,这时候哪有对错——国家主权有什么好讨论了,干就是了——所以,不要打断对方,不要侵占他国领土.
有些人在讨论的人,很擅长想到一些细枝末节。很厉害,也很可怕。厉害在于对讨论的有很强的补充作用,但一定要克制,过于坚持这些细枝末节,会导致无法做出有效的结论。
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要分得清谁重要。
世界本质就是排序,不是么?
讨论一定有个做决策的人,无论是当场还是讨论之后,也一定要有记录。
到底谁来做决策,通常是发起人,也就是主导人,当然不排除要汇总方案给领导拍板的情况。我想说的是通常情况下,讨论的过程中,参与讨论的人不要轻易讲出一些评价思路、或者方案的话。比如:”这个不好“,”这个太简单了“。
充分讨论之后,决策者对决策负责,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会在未来体现。
不需要负责的人,说什么话都是没有成本的。所以更好的说法是:”这里是不是这样更好“,”你执行这个方案有什么别的问题么“。
看起来有些惧怕冲突、争执,其实不是,凡是都有一个度。必要的争执会让理解更加充分,但没有成本的评价,只会挑起新的争端。
想补充一个小点:成熟的表达方式。简练的语言,要有论据,不要感觉。经常有人表达上不干净利落,有各种零碎,比如说:”...就是说....就是说....就是说“,”...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
听得人已经崩溃,几次重复还没有到正题。真的要打人了。怎么办呢,给这些同学一个建议:开始学习写作。
我没有讲时间的控制,是因为做到了上面这些,时间自然不是问题了。时间不是绝对的衡量尺度。
这些基本上都是我最近参与的讨论总结下来的,我们经历了长时间,几次的讨论。终于有了好的结果。回过头看,可以有更高效的路径。
我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共勉。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