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7|回复: 0

[电子商务] 1号店千名员工离职背后 还有多少机会翻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5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年初,1号店好似经历了沃尔玛的一场“大清洗”。上半年,包括1号商城总经理朱鹏程、1号店第一位员工CTO韩军、市场部副总裁程峻怡在内的多位创始元老先后离职。7月14日,两位创始人于刚、刘峻岭清退所有股份,双双离职。

   1443928004310.jpg

  文/IT时报记者 孙妍

  2015年9月,1号店离职人员的专属微信群“1号人物”已经开到第3个,离职人数也突破了1000人,而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统计的数字。据近期离开1号店的一位员工透露,经历了年初的高官离职潮后,元老级的员工尽数离开。然而,人员流失还是止不住,继两位创始人离开后,1号店人心动荡,大量中层以下的员工也在收拾包裹走人。离职员工涉及的部门很广,包括1号商城、3C产品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BAT、京东以及一部分垂直电商是大多数人的去处,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自己创业。祝鹏程,前1号商城总经理,他的微博更新到2013年12月28日就戛然而止了,如今身份已是一家生鲜电商U掌柜的创始人兼CEO,不少1号店的离职员工也投奔他的麾下。韩军,1号店的第一位员工,曾一手搭建起1号店的IT架构,如今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为O2O平台提供解决方案。

  于刚、刘峻岭无奈中放弃了一手拉扯大的1号店,强势回归了早已脱离1号店的壹药网。

   1443928004495.jpg

  离开一号店的于刚选择从零开始。

  9月下旬,《IT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张江高科创业集群的1号店,还没走到门口,保安就上前来问:“是不是来面试的?”在招聘网站上,从团购到闪购,从进口食品到服装,几乎所有品类都在招聘高级运营主管。

  一墙之隔的正是壹药网,旁边几幢3层小楼都挂上了壹药网的牌子,还在扩建装修中。同样的问题又被问了一遍:“是不是来面试的?”不同的是,1号店为填补流失而招兵,壹药网为快速扩展而招兵。今年1月,壹药网完成了医药电商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融资,融资额高达4.5亿。壹药网的发展也势如破竹,8月份销售额破亿,登顶行业第一宝座。

  然而,奈何一山难容二虎,于刚回归壹药网后不久,壹药网原CEO陈华就此谢幕,离开了培养5年半的“孩子”,他百感交集地写下一封感谢信:“我相信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朋友其实一直在那儿。我没离开,想我的时候,来找我呗。”

  他确实没有离开。陈华向《IT时报》记者透露,他已加盟360健康,负责360旗下一个医药电商项目,新公司将于11月在上海浦东金科路落成。

  今年6月9日,360健康与国药集团下属的国药国华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医药电商公司。陈华并没有明确透露执掌项目是否与这家医药电商公司有关,但他的去向也逐渐明朗。

  当所有人的去向都尘埃落定后,留下的疑问只有一个:1号店,这个托起上海电商遗梦的存在,是否能在沃尔玛的手上,重新找到它的方向?还是会重蹈易迅的覆辙:销声匿迹。

  两个分水岭:股权结构是阿喀琉斯之踵

  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IT时报》记者围绕这一个问题,采访了10几名1号店曾经的和现在员工,包括创始员工和从沃尔玛空降的负责人,试图厘清1号店的过去,以及“沃尔玛牌”1号店的未来。

  50岁再次出发创业的他,搬出戴尔为其租的豪宅,带着自己的员工甚至太太,奔走于小区、地铁站、写字楼附近散发销售目录,想象着订单会像雪花一样飘来。“传统超市推广用的就是销售目录和海报。”一号店创始人于刚说,在创办一号店前,于刚曾任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和亚马逊的全球供应链副总裁。

  上线前,1号店花了3个月时间做了一本销售目录,全体人员外出派发,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2008年7月11日,1号店正式上线。这一天的订单总量只有10多个,而且都是自己员工下的测试订单。在这之前,他们已经烧掉了100万。

  之后,于刚开始摸索到电商的思路,1号店先后在天涯网开通天涯1号店,与新浪家居购物频道合作,频繁地与游戏网站、社交网站、门户网站进行合作。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年销售额从417万做到了8.05亿。

  但是,就在1号店进行快速扩张时,食品饮料等快消品的先天缺憾开始显现:SKU(品类)多,客单价低,物流成本高,订单越多亏损越大。

  单凭于刚、刘峻岭两位创始人的原始积累,已经没有办法维持1号店的快速扩张。一位当时在1号店就职的员工对《IT时报》记者说,于刚一直是一位理智型的老板,但就在资金面临短缺的那段时间,老板的心态越来越差,开会时总是发火。

  2010年,正值电商的寒冬,同样在垂直领域摸爬滚打的京东已经做到十几亿的流水,但估值只有四五亿,刘强东融资也十分困难。苏宁用自己的钱熬,当当网跑到美国上市融资。就在那年5月,深圳平安用8000万元换得了1号店80%的股权。

  “当时于刚的想法是要将1号店尽快扩张,最终目标是上市,选择平安是无奈之举,也可以说于刚缺少了一些赌性。如果他跟刘强东一样坚持不让出控股权,把电商这个寒冬熬过去,也许就能引来财务投资。”一位接近于刚的创始元老对记者如是说道。

  无论如何,平安是雪中送炭,在入股1号店后,平安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它成长,内部员工福利,平安会员的福利,都在一号店上采购,1号店还与平安万里通合作,平安信用卡客户可以用积分在1号店购买商品并享受一定折扣。1号店引进平安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中平安的客户资源,但这位保守的金主也没有赌性,并不能承载1号店烧钱扩张的野心。

  与此同时,沃尔玛一直想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电商业务,当时ebay在中国的失败对硅谷影响很大,它给硅谷的教训是,中国互联网环境和美国截然不同,不能像做跨国公司一样,直接复制美国的一套到中国。沃尔玛想在中国开展电商业务时也犹豫不决,因此开始时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边在TOP10的电商平台中寻找收购机会,一边组建自己的电商团队,王欣磊就在这时加入了沃尔玛中国电商。

  据王欣磊回忆,2011年年底沃尔玛瞄向1号店时,平安集团正在等待一位“接盘侠”,1号店也正在和腾讯洽谈合作,因为腾讯可以为1号店带来不错的流量,但在最后节骨眼上,马化腾犹豫了。至于马化腾为什么会犹豫,从时间点上猜想,那时候放在他面前的,应该还有易迅网。

  沃尔玛就在这时找上门来,沃尔玛有商超资源,和1号店的定位十分契合。同时,对沃尔玛来说,这也是最后的机会。沃尔玛的第一选择曾经是京东, 但刘强东断然拒绝了沃尔玛的控股要求。而在TOP10的电商平台中,1号店是最适合的收购对象。两位创始人又都有外企背景,相谈甚欢,双方一拍即合,在很短的时间内敲定了收购意向。

  2011年5月,沃尔玛入股1号店,占了17.7%的股份。同时,沃尔玛也向1号店派驻了大量总监级别的高管,王欣磊所在的沃尔玛电商团队也在这时正式进驻1号店。

  很多人不明白于刚为何会任由自己的股权一再被稀释,他当时特别撰文谈了自己的想法:“用股权换资金。如果融资结果是把公司做成,那不在乎我股权多少。正如马云,他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也不高,但没有人怀疑他的贡献。”

  “当时,从于刚的角度出发,主要是看谁给的资源更多,摆在面前的两个选择,还是沃尔玛来得更为合适。”王欣磊说道。

  于刚从来不避讳承认1号店走了弯路。2012年,他曾在媒体上分享电商领域经验时谈到了四个误区:一是只要有流量,就会有销量;二是好的线下零售商线上也能做好;三是只要抓好了某一个关键点顾客体验就好了;四是只要规模做大了成本自然就降下去了。现在读来,可以看出沃尔玛和1号店融合的不和谐音符。

  经历两轮的股权稀释,于刚刘峻岭难逃沦为职业经理人的命运。

  据当时1号店的员工回忆,沃尔玛进来后,财务审计、法务等团队都由沃尔玛直接派驻,挚肘在所难免,创业团队的氛围也渐渐消失。

  2014年是电商行业的一个分水岭,群雄逐鹿的混战基本结束,随着马云和刘强东先后赴美上市,双寡头局面定音。没来得及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期上市的1号店、易迅网也尝尽了成王败寇的滋味。这也是1号店的分水岭。

   1443928004382.jpg

  沃尔玛从中国平安以及1号店前董事长于刚、前CEO刘峻岭手中购买了余下股份,全资拥有1号店在中国的电子商务业务。

  沃尔玛的战略考虑是想将1号店做上市,它关注的是1号店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快速圈地。“沃尔玛成为大股东后,于刚等创始人虽然没有完全丧失话语权,但是在年度计划等制定全盘计划时,沃尔玛必然要拿出自己的话语权。”王欣磊认为。

  两种思路:一着走错 满盘皆输

  自从沃尔玛进驻之后,1号店内部一直存在两种思路:扩品类还是广覆盖?到底哪一步该先行?

  客单价低、物流成本高是1号店与生俱来的缺陷,但是快消品的频次很高,消费者可能一个月逛一次京东,但可能一周就要逛一次1号店。所以,1号店自然地分成了两派:支持先扩品类的一派认为,扩品类相对简单,带来收益的速度快;支持先扩地域的一派认为应该先在全国建立仓储物流系统,再利用食品等快消品引流扩充品类,规模做到足够大,物流等成本自然会下降。

  最终,1号店选择了先扩品类,这也直接导致了1号店在那波电商大战中失去了地域覆盖的优势。

  是不是规模做到足够大,成本自然会下去呢?拿2014年的一个数据比较,就可以看懂为什么1号店当时作出这个决定。

  1号店2014年的销售额大概是京东的十分之一,但两者的物流成本却十分接近,因为1号店的客单价低。除此之外,就如前1号店商品部VP魏化祯所言:“1号店大多是非标准化的商品,需要重新包装,试想一瓶两升的可乐要相当于多少个iPhone的体积和重量呢?包装和物流成本高。生鲜和数码产品都需要分仓库来摆放,仓储成本大。”

   6630328342.jpg

  物流成本抬高了网上超市的成本,当地采购、自建仓库、自建配送团队,先扩地域这条路注定会走得很慢,也更有风险。

  离职后到非洲创业的1号店员工刘文,是2010年进入1号店,2013年年底离开,曾负责后端CRM(客户关系管理)。据他回忆,一到年底,他和同事还要到仓库去拣货、扫码、包装,因为人手不够,仓库又不支持自动化。

  “1号店在上海的仓库尚且都是租用的,如果在各地布设自己的仓库,还要布设自动化,成本自然要比扩品类高。”他说道。

  “快消品的辐射半径比较小,如果将一瓶可乐、一包纸从上海配送到其他地区去,运费成本可能就超过了商品成本。所以必须自己在当地建仓,在当地配送,但是这个扩张速度远没有3c等数码产品快。”魏化祯说道。

  魏化祯所在的3C部门将消费电子的销售额从0做到30个亿,只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这也是1号店在先扩品类上尝到的甜头,所以品类从5万种扩充到10万种,独立团队还开始操作医药和汽车配件,1号药店就在这时应运而生。

  1号商城采取的是第三方加盟模式,这种模式让1号店在品类上迅速扩张。一个大的合作商家进来,就可以带来2000多个产品,但如果自采自销的话,速度会很慢。

  2013年到2014年已经是扩张地域的最后时间窗口了,但是1号店错过了,如今只是进入了上海辐射的江浙,北京和广东。

  “一个电商平台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投资人的胆量,但是沃尔玛把太多的目光投向了收益。你看京东也还在烧钱扩充地域和品类,快消品也成为了京东的下一个目标。如果能迅速增加物流和仓储的建设,京东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盈利。”魏化祯并不排斥先扩品类,但是他的想法是地域扩张同样重要,这就是中国电商的主流思路。

  创始人艰难抉择

  在王欣磊看来,自从ebay的教训之后,沃尔玛中国电商给了1号店较大的自由度。但是,沃尔玛只给了一号店3年的时间。沃尔玛的期望是一号店至少有一个减少亏损的成长轨迹,但1号店并没有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一位接近于刚的1号店高官分析,虽然于刚和刘峻岭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拱手相让,毕竟这里积淀的是他们为之奋斗7年的心血。但是,继续待下去的话,受到沃尔玛的钳制将越来越大。

  2012年,沃尔玛成为1号店的大股东,但它得到的并不是1号店的整体。当时1号店资产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自营的B2C业务、开放平台1号商城和物流公司,而沃尔玛接过手的只有自营的B2C业务。

  商务部在批准沃尔玛对1号店(纽海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增持到51.3%时,阐明了附加条件。“这里面政策起到很大的影响,自营的B2C业务相当于一个商超,可以用外资结构控股。但是1号商城和物流公司都用的是VIE结构,外资控股不能超过51%。”王欣磊解释道。

  此后,1号商城从1号店剥离出来,一直是独立运营的状态。1号商城转而由上海传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LIU JUNLING(音同1号店创始人刘峻岭),主营范围包括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研发、仓储、物流等。而沃尔玛控股部分只负责自营业务和团购。

  “外界的传言说,促销、流量等主要资源都在向1号商城倾斜,触发了沃尔玛派系和创始人派系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却是存在这样的争议,但争议不止于此。”一位1号店离职高管证实道。在他看来,这也是于刚和刘峻岭为自己保留的最后一座堡垒。

  2014年年底,1号店和1号商城默默地合并了,登陆1号商城页面后显示:“原1号商城通过www.1mall.com所经营的业务,现在由纽海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通过www.yhd.com网站经营,”然后直接跳转到1号店页面。这就意味着,1号商城和物流业务也由沃尔玛实际控股了,于刚和刘峻岭痛失了最后一块砝码。

  于刚、刘峻岭双双离开后,1号店还有多少逆袭的机会?

  沃尔玛美国电商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店,也就是O2O模式。消费者可以在线上购买,线下提货和维修;也可以在线下购买,由线上下单配送。沃尔玛想过将这个模式推向中国的城市和乡镇,在今年第一财季,沃尔玛中国就在深圳23家大卖场门店推出O2O服务平台速购。但是,推进难度十分之大,如今在1号店上,只看到“小区雷购”这一O2O项目。“沃尔玛电商和线下超商是两套班子,各自有不同的考核指标,系统古老而复杂,内部有提过这样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把线上线下融合提上议程。”魏化祯对《IT时报》记者说道。

  在沃尔玛的线下实体超市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沃尔玛对电商业务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沃尔玛线下超市发展不好,更多的原因是不了解中国国情。中国整体的成本结构在发生变化,竞争愈发激烈,成都有红旗,长沙有步步高,福建有永辉,跨国公司在跟地方政府打交道时,并没有吃得那么透。”王欣磊说道。

  截至2015年7月31日,沃尔玛已经在全国19个省、2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166个城市开设了416家商场,9家干仓配送中心和11家鲜食配送中心。对标永辉在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里披露的144个城市,总计371家店面,沃尔玛在覆盖和数量上有所优势。但是,沃尔玛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它在中国市场的总销售额增长只有1.2%,而1号店带来的增长是两位数。

  沃尔玛对1号店寄予厚望,但步子迈得太保守。沃尔玛也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国际供应链,提升1号店进口食品的比例。

  每天,在上海的洋山港码头,1号店都有上百个集装箱的牛奶进口。“1号店进口牛奶做得不错,因为它的导流效果好,购买频次高,复购率高,粘性好。”王欣磊说道,“沃尔玛原先就和澳大利亚、德国等地的牛奶厂商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包括在英国,还有沃尔玛收购的牛奶品牌。但是1号店没有尽早布局海淘,错失了最好的时机。但现在花大力气布局也还有机会。”

  不过,几位接受采访的离职高管表示,1号店最可惜的是有国际供应链的先天优势,但在海淘上走得太慢。1号店在去年9月才上线“1号海淘”,要知道,阿里巴巴早在2007年就建立了“全球购”平台,主打全球代购业务。苏宁易购在2013年底联手跨境购物网站洋码头推出海淘业务。

  于刚、1号店、上海,都缺少了一些赌性

  平安入股之前,1号店的资金链并没有耗完,如果于刚有赌性,再撑几个月,现在的结局也许会截然不同。最好的结果是像京东一样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但话语权还捏在刘强东手里。

  沃尔玛入股之后,1号店还在不断地烧钱想要迅速扩张,一年100多亿元的投入让保守的沃尔玛心慌了。如果沃尔玛有赌性,应该再多给于刚1年时间,不要急着沃尔玛化,说不定1号店就可以做到上市。

  京东起来之前,如果起家于上海的新蛋中国、易迅网有足够的赌性,新蛋中国实际控制人的张法俊不会频繁地更换职业经理人,最后不会落得从中国销声匿迹的命运;易迅网不会那么早委身于腾讯,最后也不会落得打包交给京东运营的命运。

  当我们理性地分析为什么上海出不了电商巨头时,我们往往会看到上海在人力成本、房租、税费等方面都比不上北京、深圳来得优惠。然而,当我们感性地分析易迅网、1号店的命运后,发现问题出在不够有赌性,偏安于一隅,不敢跨出长三角去闯。于刚在知天命的年纪出来创业,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留给他。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2313073271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幻创,值得信赖!
幻创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幻创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桂ICP备18002327号 )| 幻创

GMT+8, 2024-11-27 12:19 , Processed in 0.087465 second(s), 3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