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8|回复: 0

[网赚资讯] 那些你招不到的95后 为什么都跑到星巴克去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这句歌里,唱得分明就是咖啡行业人员流动频繁的现状啊!

  常有咖啡馆老板抱怨,“招人”不容易,留住人更难。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仅“50万年薪挖不走一个星巴克店长”(传送门:揭秘星巴克隐形福利:星巴克店经理为何难挖?),很多“挑剔”的95后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喜欢到星巴克兼职。

  星巴克为什么能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别人家公司”呢?

  一

  传说中的“别人家公司”

  又是一年毕业季,空气中弥漫着青春不肯散场的气息。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新人是最锐利的刀锋”,不知多少企业在这2个月期间摩拳擦掌,想从人才战争中抢得先机,为后续可能的发展做储备。

  可是,其中不少在热闹中铩羽而归,尤其餐饮业——

  微博、公众号、朋友圈,能想到的招聘平台全发了;

  梦想、星辰大海、夕阳中奔跑,海报里遍布青春元素;

  或插科打诨,或卖萌撒娇,或含情脉脉,文案简直不要太走心。

  结果1个月过去了,自己修炼成了“金牌段子手”,“新鲜血液”还是没着落。

  “薪酬要说不算低啊,还管午饭,怎么就那么难?”


  提到招聘就心累?

  而前两天,啡姐照惯例在星巴克写稿子,没灵感发呆的几分钟功夫,看到不止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向星巴克伙伴询问招聘事宜。

  星巴克近期有什么招聘公告?我是没看到;后续他们成功入职了没?我也不清楚。

  但在那短短几分钟里,年轻的求职者那种略有慌张又满是期盼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估计得是多少企业求而不得的。

  诚然,餐饮业人才流动大,招聘难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抱怨着“现实”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星巴克成了年轻求职者眼中的“别人家公司?”

  二

  95后看好的企业都有哪些特征?

  蝉联各种“最佳雇主”,分析文章比比皆是,论吸引年轻人的功力,星巴克修炼已久。

  1.归属感:设身处地的关怀

  今年4月,星巴克公布了一项新福利——

  自今年6月1日起,所有在星巴克中国自营市场工作满两年且父母年龄低于75周岁的全职伙伴(员工)都将享受到一项全新的“父母关爱计划”———由公司全资提供的父母重疾保险。

  从“助房津贴计划”到“伙伴识天下计划”、“伙伴回家计划”,再到如今的“父母关爱计划”,星巴克的福利逻辑,始终围绕一个关键点:伙伴需要什么。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的伙伴最关切的是父母的身体健康。这可能是我们在美国没有的人生体验。”今年4月,星巴克董事会执行主席霍华德·舒尔茨在清华大学演讲中,这样解释“父母关爱计划”设立的初衷。

  涉及到员工家人的“伙伴文化”

  这种设身处地的关怀,与其说是用福利待遇留人,不如说是情感留人,并且将这种情感,延伸到了亲情之中。

  2.认同感:能被看到的光亮

  伴随6月毕业季的到来,星巴克中国又有新动作,看上去无关经营——在公司的倡议下,许多门店都为即将毕业的兼职大学生举行了专属的“毕业仪式”,成都Alam是其中一位,这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姑娘,与伙伴围坐在一起,手握咖啡,笑得很甜。

  星巴克为95后伙伴举行的“毕业仪式”,用咖啡干杯

  让我注意的,是她在星巴克的职业履历: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初入星巴克任兼职,两年后,22岁的她已成为一家星巴克门店的值班主管。

  兼职做到门店管理者的岗位,对很多零售业态的雇主来说,几乎是不会去想的事情,而类似的伙伴在星巴克却很常见。

  曾听有人给餐饮店支招,大意是说,善于运用兼职员工,能让门店在高峰期不至于排班上手忙脚乱,并且节省更多的人力成本。

  仅仅从雇主本位思考,兼职基本等同于临时的帮工。而星巴克却在把等号画到了另一端——全职员工。

  据了解,星巴克所有空缺职位优先对内部员工开放。而且兼职员工与全职员工,在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各个环节的待遇和标准,都是一样的,甚至包括共享咖啡豆股票的收益,只是工作时间上的要求略有不同。

  每一位伙伴都能感受到十足的认同感

  3.信任感:满足个性化的雇佣体验

  信任感首先来自一种品牌力的彰显。一个势能强的品牌往往会在大众心理留下靠谱的认知从而降低选择成本。这一点,星巴克已经在漫长的市场深耕中先声夺人。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要求得更多,他们不只希望有竞争力的薪酬,对于雇佣体验,他们甚至有一套全新的标准。

  工作环境与氛围对不对胃口;是否要处理纷繁的人际关系;原本的爱好将被发挥还是压抑;有需求的时候企业能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或者也可以很简单,在这里工作听起来酷不酷……

  90后的求职者,要求更加多样化

  所以为什么你能看到,星巴克的咖啡师几乎没什么专业限制,而是更强调阳光、人文精神、有爱;以及,为了留住人才,咖啡师可以自由申请回到家乡的星巴克门店,或者通过“伙伴识天下”计划转移到更喜欢的城市去上班。

  星巴克试图用各种可能的途径向伙伴说明:我在倾听你的声音并值得你信赖。

  只要是具有星巴克“精神气质”的年轻学生,踏入星巴克工作的第一天就会得到一个“师傅”。在咖啡这个非常强调手工出品的行业,师徒关系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星巴克需要的文化传承,也给还未走出校园的“徒弟”们在职场第一站就设置了快车道。

  毕业才一年,却在星巴克工作了5年的杜浩和师傅在一起

  4.成就感:自由展现天性和才华

  95后是极其多元化的一代,个性十足,这一点或许让老板们喜忧参半。各地星巴克伙伴中,专业学习艺术、绘画、民族舞、乐器,哲学、农业和土木工程的都有,而在咖啡面前,这些多元化的背景却毫无违和感。

  星巴克在给予伙伴的个性展示这件事儿上,“尺度”也很大。

  比如,在武汉开设的全国第一家融入艺术展览概念设计的创意天地门店,俨然培养出了星巴克武汉的一支明星团队,从店经理到管理组到普通咖啡师,几乎每个人都有那么几项拿得出手的才艺;从主持到演出,从台前到幕后,星巴克的伙伴都可以全部包办;还未毕业的兼职伙伴与艺术家坐在一起,也能面对上百人,自信地侃侃而谈。

  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把这当成“工作任务”,而是自己发挥天赋的舞台。

  星巴克倡议的价值观:欣然接纳和欢迎每一个人

  三

  结 语

  4月11日,霍华德·舒尔茨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星巴克的“金字塔结构”,顶层的塔尖部分是员工,中间是顾客,底层位置才是股东。

  “仁慈、怜悯心、人文精神、爱,这些词汇也许不常在商学院的教科书里出现。但是这恰恰是我们打造一个长期、持久、繁荣的企业的基石。”他如是说。

  与星巴克类似,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想让顾客有美好的消费体验,须先让员工有美好的工作体验。

  员工服务好的基础,源于其能感受到好的工作体验

  比如海底捞,认为员工是企业内部最大的顾客,只要做到大堂经理以上,就可以给父母发养老金;

  比如王品,奉行“一家人主义”(We are Family),把顾客当恩人,把同仁当家人,有钱大家一起赚;

  ……

  餐饮拼产品、拼服务、终究要拼顾客的体验感,而顾客的体验感,来自与员工的每一次互动,可见,员工举手投足间展示出来的愉悦与否发挥着十足的重要性。尤其在95后员工潮来临的时候,读懂他们的需要,才能读懂顾客的需要。

  “员工即客户”,找回或者创造惯性缺失的价值认同,提升员工自身的体验,正在成为服务行业的关键竞争力。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2313073271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幻创,值得信赖!
幻创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幻创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桂ICP备18002327号 )| 幻创

GMT+8, 2024-11-24 13:42 , Processed in 0.381330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